距离过远是影响舰队行动效率的核心问题之一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战略地图操作、计划圈机制、工程舰编组以及前哨站部署四个维度进行系统性优化。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能显著减少舰队在星系间的无效移动时间,提升资源采集与军事行动的连贯性。
战略地图的缩放功能是判断距离的基础工具。通过调整缩放层级,玩家可清晰识别目标区域与当前位置的空间关系,避免因误判坐标导致的迂回移动。最高层级显示行政区域分布,中层展示资源节点与建筑位置,底层则聚焦具体舰队动向。这种分层观察方式有助于规划最短路径,尤其在跨星系作战时,能快速定位中转节点。
计划圈机制是缩短实际移动距离的关键技术。舰队需通过分段设置计划圈实现曲率航行,每个计划圈覆盖范围约两格半距离为最优。当舰队进入已激活曲率的计划圈后,移动速度提升约40%。需注意计划圈重叠会降低效率,建议保持单圈独立运作。工程舰采集时,携带仓库舰可减少往返频次,中型工程舰配合721载货型能将单次采集量提升至每小时3万单位,间接解决因资源囤积不足导致的重复移动问题。
前哨站的战略部署能从根本上重构距离体系。将前哨站指挥中心升至5级后,可与矿区、太空城市或NPC工厂对接,形成资源供给网络。对接六级矿区可获得最高产能加成,而对接太空城市能解锁蓝图奖励与仓库扩容。迁移基地至前哨站所在区域后,舰队行动半径将围绕新中心重新计算,大幅降低原有远距离目标的相对位置。
工程舰的特殊编组策略可优化采集效率。将FG300多功能舰与小型工程舰混编,能提升20%队伍容量;中型工程舰搭配载货型舰船时,需控制编组数量在2艘以内以避免边际效益递减。采矿平台的建设优先级高于普通前哨站,其持续产出特性可减少舰队为补充资源而进行的远距离调动。在计划圈内保持至少一艘侦察舰,能实时更新区域动态,防止因情报滞后导致的无效移动。